【力学笃行】诊断心包填塞的几点注意事项

作为重症医生,超声是快速识别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利器,但操作中的细微偏差可能直接影响临床决策。本期力学笃行,小编帮读者们整理了几点超声下诊断心包填塞的注意事项,助你精准判断,避免踩坑!

一、核心超声征象:从结构到功能的动态评估
1. 右心系统
A 右室游离壁舒张期塌陷 :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察右室前壁或侧壁在舒张期(心电图T波后)向内凹陷,提示心包压力>右室舒张压。
注意 :塌陷持续时间>1/3心动周期时更具诊断意义;低血容量患者即使少量积液也可能出现塌陷,需结合容量状态判断。

B 右房收缩期塌陷 :胸骨旁长轴或剑突下切面观察右房壁在心室收缩期(心电图R波后)塌陷,是填塞的早期敏感征象,但特异性低于右室塌陷。
2. 心脏摆动与间隔“矛盾运动”
大量心包积液时,心脏在液体内随呼吸摆动(“游泳征”),室间隔随呼吸出现左右摆动(吸气时向左移,呼气向右移),提示心室间相互依赖。

3. 下腔静脉(IVC)固定扩张
IVC内径>2.1cm且呼吸变异率<50%(肝静脉汇入处测量),提示右房压升高,但需排除慢性肺动脉高压或容量过负荷。
二、操作误区:这些细节可能让你误判
1. 切面选择单一化
仅依赖剑突下切面可能漏诊局限性积液或误判心包脂肪垫(易误为少量积液)。 建议 :至少扫查胸骨旁长轴、心尖四腔心及剑突下切面,多角度确认积液分布及量。
2. 忽视动态评估
心包填塞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非“全或无”,需动态观察积液量变化及心脏受压征象(如右室游离壁舒张期塌陷、下腔静脉固定扩张>2.1cm且呼吸变异率<50%)。
警惕 :少量快速积聚的积液也可致填塞!
3. 混淆心包与胸腔积液
左侧胸腔积液易被误判为心包积液。 在上期中我们已经为读者们解读过鉴别关键 :心包积液环绕心脏,与降主动脉间存在“无回声间隙”;胸腔积液位于降主动脉后方,且随呼吸移动。

李明睿、张大倩、杨韵沁
陈焕、刘丽霞
CCUSG宣传组
重症相关
重症超声研究组(CCUSG)是重症超声领域最大的非盈利医学学术组织,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,联合包括清华大学华信医院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、北京同仁医院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等于2013年成立。CCUSG最早建立了重症超声基础培训体系,并随后创建了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课程,形成了包含二十余套课程在内的完善的重症超声培训体系,逐步构建从临床医学、教学实践到科研在内的重症医学全方位架构。
快速导航
联系我们